床母就是「床神」,又稱「公婆母」,在做母親的心中是兒女的守護神。
  
傳說古代有一姓郭的書生,在赴京參加考試途中,遇到一位賣扇的姑娘,並和她墜入情網,發生了關係,沒想到郭書生卻生病而死亡。賣扇的姑娘為了怕別人知道,於是就將他的屍體埋在自己床下。後來賣扇的姑娘懷了郭書生的孕,並產下一子。她為了告慰郭書生的靈魂,就經常用酒菜在床上祭拜。人們問她是何道理,她回答說拜床母可以使孩子快快長大,從此就留下拜床母的習俗。其他人有樣學樣,漸漸就流傳開了。
  

以上只是一則傳說,床母是床之神,祭祀床神是根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庶物崇拜(窗、灶、井、門等)。人的一生中,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渡過的,與人關係如此親蜜的床神,受人祭拜也十分必然。尤其是不會走動的嬰兒,睡眠時間長,與床的關係更為密切,所以民間乃以床母為兒童的保護神。

 
 閩南與台灣人則把十六歲以內的小孩稱為「花園內」,認為從嬰兒出生起,一直到十五歲,都有一位稱床母的兒童神,住在寢室裡保護兒童。因此,嬰兒出生後第三天就要上供祭拜床母,以後每遇到孩子生病時也要祭拜床母祈求保護。此外,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要祭拜床母,保佑孩童今年平平安安。有些人在清明、端午、中元、重陽等節日也會祭拜床母。

  據說,小孩白天是受到註生娘娘的照顧,夜晚則是床母擔任保護工作。孩童的胎記就是「床母作記號」以利辨識。實際上人們相信祭拜小孩生活中的要地「床鋪」可以使其快快平安長大。另外長輩也說到,小孩睡覺時常會有微笑,或奇怪的表情是床母在教導小孩,所以不要吵醒她,以免打擾其學習。祭祀床母供奉雞酒、油飯、七張刈金和婆姐衣。祭品須在床舖正中央,如此孩子才會睡得安穩。祭拜時不用筷子,在上香時祝禱說:「日間好精神夜間好覺睡」,之後立刻焚燒刈金、婆姐衣,並收拾供品,因為民間傳說床母必須全心照顧小孩,不能花費太多時間享用祭品。也有說拜好不要太晚撤供,不然小孩容易有拖拖拉拉的習性。還有說祭拜床母時不可拜酒,否則床母會酒醉睡著疏於照顧小朋友。

  床母一般沒有塑像和畫像,有時在床頭擺上一只插著焚香的粗瓷碗,就代表床母的神位了。祭拜床母的時間大致上為小孩出生至十六歲,出生三天每逢初一十五、清明、端午、中元及重陽節皆可祭拜床母。

拜祭床母:

意思是把子女順利撫養長大。

當日下午六時左右,將供品置於床上16歲以內孩童的床上。

供品:雞酒油飯及雞腿各一碗、花生一盤、茶、酒。

上供品;

點燭火;

神前獻茶、酒;

焚香三柱迎神;

香燒至五分之一時,雙手捧持金紙拜供床母;

燒金十二張及床母衣;

收拾供品,禮成。

一般拜祭床母,不供奉魚;獻酒僅需獻酒一次即可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,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“床母”,二者應有類似含意。

生產、育兒,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,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;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,遂構成密切的聯繫,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。

“床母”,是兒童的保護神,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,家中有兒童的家庭,在當天傍晚時,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;

供品包括:油飯、雞酒(或麻油雞),焚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拜床母時不宜太長,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,大約供品擺好,香點了以後,就可以準備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燒完即可撤供,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不能拜太久,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。

此文章來自 紫紫の部落格

DSC04017.JPG

燒金十二張及床母衣&飯or油飯&雞腿or麻油雞

DSC04018.JPG

不可以拜太久喔 

DSC04019.JPG 

以上這三種準備好後

(不能準備筷子喔)相傳準備筷子 床母在小孩不乖 會打小孩喔

點香說:床母(國台語都行) 今天是xxx節

準備了油飯&飯 雞腿&麻油雞給你

請你保佑xxx(小孩名)白天好好玩 乖乖玩  晚上好好的睡

然後香插上  就去燒金紙囉

燒好就可以將香丟進金桶  東西收一收即可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雅子 的頭像
    雅子

    牛小倉+虎小旂的生活點滴

    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